栏目分类
发布日期:2025-05-22 12:25 点击次数:137
1936年深秋,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携手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遵从中革军委的严令,勇敢地跨过黄河,投身战事。在这历时五个多月的激战中,西路军孤军深入河西走廊,雪地之中尸横遍野,他们浴血奋战,谱写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段英勇而悲壮的传奇。
本文基于史实,追溯八十五载前革命先烈们所集结的队伍中的核心成员,详细勾勒出彼时该部队的战斗编制,并列出师级以上将领的名单。旨在缅怀与铭记我军那段不畏艰险,坚韧不拔,浴血奋战,虽败犹荣的辉煌历史!
西路军委员会成员
西路军主席:陈昌浩
西路军副主席:徐向前
西路军常委:传六、李特、李卓然
西路军委员: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玉斋,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他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先驱和卓越的领导人。
西路军总指挥部
总指挥:徐向前(55年元帅)
徐向前同志于1937年7月24日重返延安,翌月便荣任八路军第129师的副师长。
1955年,他荣获共和国元帅军衔,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以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等职。
政治委员:陈昌浩
陈昌浩,于1937年8月重返延安后,经党中央批准,前往苏联接受治疗。1951年,他踏上归途,回国后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的职务。
副总指挥:王树声(55年大将)
王树声,于1937年8月重返延安,投身于抗大第三期的学习深造。学成之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晋冀豫军区的副司令员。
1955年,他荣获大将军衔,此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部长等要职。
参谋长:李特
李特,于1937年5月7日,随西路军余部撤退至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同年11月,不幸被王明诬指为“托派分子”,随即遭受秘密处决,终年36岁。
1996年6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文件,为其恢复名誉,并追赠其革命烈士称号。
主任:李卓然
李卓然,于1937年12月自新疆重返延安,此后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的部长一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长期致力于领导和组织党和军队的政治宣传工作。
自建国以来,历任中央马列学院的院长以及中央宣传部的部长等要职。
政保局局长:曾传六
曾传六,于1937年12月自新疆重返延安,相继考入抗日军政大学及中央党校深造。学业有成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
自建国以来,历任商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要职。
部长:郑义斋(牺牲)
郑义斋——1937年3月14日,郑义斋受命携带西路军全部经费前往总部,行至临泽康龙寺以南石窝之地,不幸遭遇马家军的围攻。面对险境,他毅然指示警卫员先行撤离携带资金,而自己则选择坚守阵地,担负起断后的重任。在激烈的战斗中,郑义斋英勇无畏,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36岁。
西路军第5军
红5军军长:董振堂(牺牲)
董振堂,1937年1月,他率领的部队在逆境中与敌人激战九日九夜,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弹尽粮绝之下,于1月20日英勇捐躯,终年42岁。
红5军政委:黄超
(注:图片为剧照)
黄超,于1937年5月7日随西路军余部撤退至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同年11月,不幸被王明诬指为“托派分子”,随即遭受秘密处决,享年32岁。1978年,其冤屈得以昭雪,并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李屏仁:红5军参谋长(牺牲)
李仁屏,1936年11月,在领导永昌之战的过程中,不幸身受重伤。随着部队的溃散,李仁屏陷入了祁连山脉的幽深丛林之中。至1937年3月,因伤口恶化,溃烂不堪,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时年仅29岁。
红5军参谋长:毕占云(55年中将)
毕占云,在西路军溃败之际,部众离散,他独自一人,化身为乞丐,沿路乞讨,历经数月,终于重返延安。此后,他担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副局长,并兼任参谋主任之职。
1955年,荣膺中将军衔,先后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要职。
红5军政主任:杨克明(牺牲)
杨克明,于1937年1月23日,在甘肃高台激战中,率领部下奋勇杀敌,虽勇猛无畏,终究因兵力悬殊,不幸英勇就义,享年仅32岁。
红5军第13师
13师师长:李连祥(牺牲)
李连祥——1936年12月3日,在保卫山丹县城的激战中,李连祥师长不幸遭受马家军骑兵的刀劈,头部受伤,最终英勇捐躯。
13师师长:叶崇本(牺牲)
叶崇本,1936年12月,时任第45团团长的他荣升为第13师的师长。翌年1月20日的拂晓时分,叶崇本在奋力捍卫高台东门的激战中不幸胸部中弹,英勇献身。
13师政委:朱金畅(牺牲)
朱金畅,于1937年1月20日凌晨,在捍卫高台东门之际英勇献身,时年仅二十四载。
13师参谋长:刘培基(牺牲)
刘培基,于1936年自红9军第27师参谋长一职调任红5军,担任第13师参谋长。翌年,即1937年1月20日的拂晓时分,在奋力捍卫高台东门的激战中,英勇献身,终年26岁。
红5军第15师
15师师长:郭锡山(叛变投敌)
郭锡山,于1937年1月20日高台沦陷之际,不幸背叛祖国,投靠敌军,并由此获得马步青的赏识,被封为“骑5师少将参议”。然而,因盗窃马步青妾室财物一事败露,最终被马步青处以极刑。
15师政委:谢良(55年少将)
谢良,于1937年4月撤退途中不幸被俘,即便遭受了严酷的刑讯,他依旧坚守信念,未曾屈服。“西安事变”促使国共双方达成第二次合作,红军随之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兰州的八路军办事处特地向马家军提出,要求释放被俘的红军团级以上干部。在多方努力下,谢良等一批被俘的将领终于获得了自由。
1955年,他荣获少将军衔,此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政治委员、炮兵部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
西路军第9军
孙玉清:红9军军长(牺牲)
孙玉清,于1937年1月20日,在红5军军长董振堂英勇捐躯于高台之际,毅然肩负重任,被任命为红5军的新任军长。
三月伊始,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一役中遭遇挫败,部队在分头突围的过程中,孙玉清同志不幸被敌军俘虏。尽管敌人多次劝降,孙玉清同志始终坚贞不屈,终遭敌手残忍杀害,英勇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
陈海松:红9军政委(牺牲)
陈海松,生于1937年3月12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率领部队在甘肃省临泽县的梨园口,与马家军展开了激烈的对决。为了保护总部以及兄弟部队的顺利撤退,他英勇无畏地抵御着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坚守了长达六七个小时。最终,他英勇牺牲,年仅23岁。
红9军参谋长:陈伯稚(牺牲)
陈伯稚——1936年11月16日,在古浪战役的激烈交锋中,弹尽援绝之际,他毅然挺身而出,手握大刀,领导司令部的干部与战士们勇敢地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紧握那把已经卷刃的战刀,年仅22岁便英勇献身。
红9军参谋长:李聚奎1958年授上将
李聚奎——自1936年11月陈伯稚英勇牺牲,李聚奎接任红九军参谋长一职。同年12月底,在甘肃梨园口的激战中,他率领部队奋勇拼搏,成功突破重围。西路军虽最终遭受失败,但李聚奎凭借坚毅的意志,孤身一人历经两个月的艰苦跋涉,最终抵达延安。次年8月,他被任命为129师386旅的参谋长。
建国初期,他肩负重任,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一职。1958年,他再次投身军旅生涯,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之职,并荣获上将军衔。
红9军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牺牲)
曾日三,于1937年4月27日,在红柳园子不幸遭遇马家军的围攻。为了保护伤员与妇女团的安全撤退,他毅然率领部队承担起阻击敌人的重任。在战斗的最后关头,他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英勇牺牲,年仅33岁。
红9军政治部主任:徐太先
徐太先,原任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后经调任,接替了曾日三的职位,服务于红9军。1937年4月,在撤退过程中不幸被俘。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国共两党间的第二次合作,徐太先等被俘的将领们陆续获得释放,重归延安。
自国家成立之际,徐太先曾担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一职,随后转至地方领域开展工作,并未参与授衔仪式。
红9军第25师
25师师长:王海清(牺牲)
王海清,于1936年11月,在甘肃古浪的战役中英勇捐躯,终年仅有25岁。
25师师长:李太国(牺牲)
李太国,于1937年3月12日,在甘肃省临泽县梨园口,率领部队与马家军展开激战,最终壮烈殉国。
25师政委:杨朝礼(牺牲)
杨朝礼——1937年3月12日,在甘肃省临泽县梨园口,率领部队与马家军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英勇牺牲。
红9军第27师
27师师长:刘理运(牺牲)
刘理运——1936年12月25日,在甘肃省永昌县二十里铺的激战中,率领部队与马家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英勇牺牲,享年30岁。
27师师长:陈家柱(牺牲)
陈家柱——1937年3月12日,英勇奋战于甘肃省临泽县梨园口,与马家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激战,终因伤势过重,于23岁风华正茂之时英勇牺牲。
27师师长:王学礼(失踪)
王学礼——继陈家柱英勇牺牲后,王学礼接任27师的第三位师长之职。然而,随着西路军战事的失利,他的行踪亦成为未解之谜,自此下落不明。
(注:此处所述王学礼,与1949年8月25日在兰州英勇就义的第一野战军31团团长王学礼,实为两位不同人物。)
27师政委:李德明(牺牲)
李德明,英勇烈士,于1936年11月,在甘肃古浪的激战中英勇捐躯,年仅21岁。
27师新政委:易汉文(牺牲)
李德明烈士牺牲之际,红30军89师的政委一职由易汉文同志接棒,转任红9军27师政委。
然而,易汉文同志在1936年11月17日刚刚履新不久,便在古浪战役的硝烟中英勇捐躯,终年仅有23岁。
27师政委:陈修坤(牺牲)
陈修坤,继易汉文烈士的英勇献身后,接任政委之职,从而成为了第27师在古浪战役中所遭遇的英勇牺牲中的第三位政委。
27师参谋长:刘培基(牺牲)
刘培基,于1936年自红9军第27师参谋长一职,转任红5军第13师参谋长。不幸的是,他在高台战役中英勇捐躯。
27师参谋长:姜振海(牺牲)
姜振海,于1936年12月英勇献身于甘肃张掖,终年36岁。
第27师政治部主任:夏祖盛。(1943年牺牲)
夏祖盛,西路军失利之后,于1937年8月安全抵达延安。不久,他便奔赴冀南,着手组织并领导当地的游击纵队。到了1942年6月,他晋升为冀南军区第六分区的副司令员。
不幸的是,他在1943年5月22日与日军交战中英勇牺牲,享年36岁。
红9军骑兵师
骑兵师长:杜义德(55年中将)
杜义德,在西路军失利后,侥幸逃脱,得以返回延安,并在此深造,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此后,他担任了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的副校长一职。
1955年,他荣获中将军衔,此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以及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要职。
骑兵师政委会:刘庆南(牺牲)
刘庆南,于1937年3月英勇捐躯于祁连山之战中,时年仅23岁。
骑兵师参谋长:李彩云→李彩云(骑兵师参谋长)
李彩云,西路军溃败之际,于1937年6月行返延安途中,不幸被同僚误伤,终年29岁。至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与国家民政部共同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西路军第30军
红30军军长:程世才(55年中将)
程世才,于1937年5月随西路军残部撤退至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同年秋季重返延安,并在抗日军政大学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此后,他被任命为冀热察挺进军的参谋长,并兼任第12支队的司令员。
1955年,荣获中将军衔,曾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副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等职务。
红30军政委:李先念
李先念,于1937年5月,率领西路军残部撤至新疆迪化(即现今的乌鲁木齐),并于同年秋季重返延安,投身于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马列学院的深造。同年11月,他被任命为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及军事部长。
建国以来,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兼财政部部长、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
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会上,我荣幸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红30军参谋长:黄鹄1956年授少将
黄鹄显,于1937年4月撤退途中不幸被俘。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双方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徐太先等一批被俘的将领相继获得释放,并重返延安。
1956年,荣获少将军衔,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师师长、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装甲兵学院院长以及湖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
李天焕:红30军政治部主任(55年中将)
李天焕,于1937年5月,随西路军残部撤退至新疆迪化(即今日的乌鲁木齐市)。同年秋季,他重返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深造。随后在1938年冬季,他被任命为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四分区的政治部主任。
1955年,荣获中将军衔,曾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政治委员。
红88师
熊厚发,红30军副军长兼88师师长。(牺牲)
1937年3月22日,熊厚发率领先头百余人英勇战士,在祁连山之南山草岭大阪之地,遭遇了马步芳麾下的部众。激战至尽,熊厚发身受重伤,终被敌方俘获。
面对马步芳的劝降,熊厚发怒斥不已,随即被绑缚于大炮炮口,惨遭炮决。副军长熊厚发英勇就义,年仅23岁,遗体无存。
88师政委:郑维山(55年中将)
郑维山,在西路军失利之后,孤身一人沿路乞讨,最终抵达延安,并在此接受了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此后,他先后担任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的主任教员以及抗大二分校的副校长。
1955年,荣获中将军衔,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的代理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的副司令员及司令员等职。
88师参谋长:熊德臣(1942年牺牲)
熊德臣,西路军失利后,于1937年冬日重返延安,投身于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学成归来,他被任命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二分区的参谋长。不幸的是,1942年7月,他在河北省平山县与日军激战之际,英勇牺牲。
88师参谋长:饶子健(55年中将)
饶子健,于1937年5月随西路军残部撤退至新疆迪化(即现今的乌鲁木齐),同年秋季重返延安,并投身于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学业有成后,他肩负重任,担任了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三团的团长职务。
1955年,荣获中将军衔,曾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以及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88师政部主任:徐太先
徐太先,正如前文所述,他自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一职,转任至红9军,接替了曾日三的职责。1937年4月,在撤退过程中不幸被俘。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双方开启了第二次合作,徐太先得以获释并重返延安。
建国后徐太先未获授衔。
88师政治部主任:张子英(牺牲)
张子英,于1937年1月,在增援高台战役的小海子滩战斗中英勇捐躯,享年36岁。
88师政治部主任:张卿云(牺牲)
张卿云,于1937年3月14日,在甘肃省肃南县的祁连山石窝地区英勇奋战,不幸以身殉国,终年31岁。
红89师
第89师师长:邵烈坤。(牺牲)
邵烈坤,于1937年3月12日,在甘肃临泽的梨园口战斗中不幸被敌人俘虏。面对敌人的劝降,他坚贞不屈,最终英勇献身,年仅27岁便走完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89师政委:张文德(牺牲)
张文德,于1937年3月12日,率领部队在甘肃省临泽县的梨园口与马家军展开了激战。在弹药耗尽、手榴弹投掷完毕、枪托折断、大刀弯曲的困境中,他仍赤手空拳,与敌人进行肉搏,最终在36岁的青春年华中英勇牺牲。
89师参谋长:刘雄武(牺牲)
刘雄武,于1937年春率部西征,抵达甘肃安西的红柳园子地区,遭遇了马家军的挑战。在这场激战中,他英勇牺牲,年仅33岁。
89师政治部主任:裴寿月(失踪)
裴寿月,于1937年3月12日,在甘肃临泽梨园口战役中不幸失踪,自那以后,其行踪便成谜,杳无音信。
西路军总部直属部队
骑兵师长:董俊彦
董俊彦——1937年1月,他率领骑兵师紧急驰援被围困于甘肃临泽高台的红5军,在激战中英勇捐躯。
骑兵师政委会员:秦道贤
秦道贤,1937年2月,临危受命,率骑兵师驰援被围困于甘肃临泽高台的红5军。在激战中,他英勇无畏,壮烈捐躯,终年仅有25岁。
骑兵师参谋长:熊德臣(1942年牺牲)
熊德臣,于1936年年底被任命为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的副师长,并兼任参谋长一职。在西路军战败后,他重返延安。不幸的是,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县的抗日战斗中,熊德臣英勇牺牲。
骑兵师政部主任:李庆雍(牺牲)
李庆雍,于1937年1月,率领骑兵师挺进甘肃临泽高台,支援被围困的红5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英勇无畏,最终不幸以身殉国。
——本文所引用资料主要源自《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该著作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8年10月正式发行。
